足协又“忙”了,国家队停滞、联赛四分五裂,“最早备战2030世界杯”成笑话_中超_球员_比赛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0-17 07:12:55阅读次数:0

足协又“忙”了,国家队停滞、联赛四分五裂,“最早备战2030世界杯”成笑话

日韩那边在热身场地上跑得飞快,球员们汗水没白流,全队都盯着世界杯的门槛憋劲。而中国足球这边,却还陷在选帅的死循环里,一直转圈。原本有机会抢个头彩,早点准备起步,如今拖到最后变成了落后大部队的“慢班车”。

图片

中超联赛因为要给国足让路,被切割得七零八碎,看比赛的人连完整剧情都追不上。这种暂停和断续,让人很难体会什么叫激情与连续性。说是为国家利益服务,但一堆空档期下来,不管对球迷还是球员,都像是在耗着。

谁能想到选个主教练也能演成马拉松?传闻名单换了一波又一波,从之前呼声高涨的卡纳瓦罗被乌兹别克斯坦挖走,到现在依旧没有半点眉目。流程也看不出有什么进展,没有公开,也没人知道标准是什么,只剩下各种猜测和等待。

图片

薪资问题挂嘴边,说预算有限,要等合适的人才出现,可惜时间根本不站在中国足球这一边。在全世界各家球队摩拳擦掌争夺资源的时候,中国男足集训直接停摆,战术体系更是谈不上完善。有些事就怕拖,大好的窗口期硬生生错过,不由让人感叹,这不是自己把路堵死了吗?

图片

18强赛输完之后,其实留出了提前布局未来的大好时机。本来可以利用间歇期搞搞大规模挑选,把年轻球员能力提起来。但偏偏赶上足协太“忙”,内部折腾不停,无论是定主帅还是组建团队,全都缓慢如蜗牛。不用外援,本土教练组完全可以先顶住日常训练,把基础节奏稳住,可现实就是没人愿意拍板决策。

图片

明明拥有成为备战最快的一批资格,现在只能眼睁睁看别人冲刺,自己还没穿鞋。如果非要找理由,那就是管理层反应迟钝,自乱阵脚。本来希望当“早鸟”,结果却排到了末尾,当了那个最晚动手的倒数者,有点讽刺味道藏不住。

再看看俱乐部层面,更是一团乱麻。作为国家队人才池子的中超,因为政策摇摆直接受伤。安排世预赛附加赛留下大量空白周,中超整体按下暂停键。这段期间内球员状态下降明显,有时候刚找到感觉,就突然无赛事可打,又冷掉。一旦恢复密集补课式比赛,对争冠热门来说压力陡增,还容易伤病频发。

这种节奏断裂,对于职业联赛来说简直致命。不仅观赏性缩水,每支球队想制定长期计划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务。从管理角度讲,这样做既没有照顾好职业俱乐部,也失去了磨炼新人的良机,一举两失。

亚冠和中超背靠背开踢,本以为能轮番刺激市场热度,但实际操作下来反而消耗殆尽。有间歇的时候大家闲着无聊,无缝衔接时则疲于奔命,两头不到岸。这么安排只会造成恶性循环,好端端一个黄金周期被浪费光了,还影响亚洲舞台上的竞争力提升空间。

媒体评论干脆利落:现在看到的是国字号全部停工,中超分崩离析。“最早备战”的故事听起来像黑色幽默一样扎心。一句玩笑话,道破多少积累下来的尴尬——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,就是有人懒得推进罢了。

中国足球这几年一直喊口号求突破,但行动跟不上想法,总喜欢甩锅给环境或资金短缺。当年笨鸟先飞,现在连窝都没整理出来,只剩下一群人在原地徘徊。每次国际比赛窗打开,人家的新闻都是哪位小将爆发、哪个老将回归;咱们这里永远绕不开怎么请外籍教练、怎么解决工资帽的问题,一个坑踩过另一个坑继续踩,很难见到正向反馈环节出现过惊喜变化。

对于普通支持者而言,这种状况真的令人沮丧。花钱买票进场期待精彩表现,到头来看的是低质量拼凑戏码;投入情绪关注青训成长,希望冒出几个新星,却总遇到临时调整、一刀切政策横插一杠子,再有潜力的小伙子也架不住反复折腾消磨信心。久而久之,“自废武功”这个词套用到国内职业体育领域真不过分,该抓紧的不抓紧,该舍弃的不舍弃,总想着一步登天结果摔跤摔得惨烈异常。

当然吐槽归吐槽,如果问一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决这些结构性的混乱,大概所有人都会沉默片刻吧。不敢说以后不会改进,只能说目前局面已经让粉丝习惯了放低期待值,看戏多于盼望成绩突围。所以每逢新闻更新关于主帅选择或者联赛规划的新消息,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苦笑:“还‘忙’呢?还能‘闹’多久?”

日历翻页速度比决策表通过快太多,各项工作始终悬在那里晃荡。今年唯一确定的信息,就是该等的还在继续等,该犹豫的一点没少犹豫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很难相信这样宝贵的发展窗口,会如此轻易被挥霍掉。有些遗憾已经无法弥补,有些责任谁也推脱不了——至少那些错失已然写进纪录簿,上上下下不会忘记这一幕幕真实发生过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