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胆点!苏超职业化又何妨,为何不能与足协分庭抗礼_联赛_球员_赛事
随着“苏超”联赛的火爆,中国各地涌现出众多小区域业余联赛,赛事组织方避开了中国足协,转而由各地文旅部门主导。然而,伴随赛事竞争日益激烈、水平逐步提升,这些联赛的“业余”属性开始出现松动,不少队伍中都能看到或多或少具备职业联赛经验的球员身影。
对于这类赛事的发展方向,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:有人坚持纯业余,认为这才能保持赛事的本质和特色;但也有人指出,纯业余模式注定限制了赛事水平的提升。引入更多职业球员似乎能提升观赏性,却又背离了最初的“业余”定位。那么,这类地方联赛究竟应该何去何从?
不妨大胆设想一下:我们是否可以创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联赛?不论球员是否曾效力于职业联赛,只要愿意接受既定的薪酬待遇,都可以自由加入。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小型联赛,与中国足协甚至中超联赛形成竞争之势。
当下,中央电视台转播的中超赛事日益减少,就连亚冠、国家队比赛,央视也开始吝惜高昂的版权费用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苏超淘汰赛却登上了央视屏幕,备受瞩目。本年度苏超常规赛13轮共吸引了211.89万人次现场观战,场均上座率高达2.7万人,堪称一次成功的草根足球盛宴。
而进入淘汰赛阶段,越来越多的职业球员开始涌现。例如,南京队的阵容中,不乏前江苏苏宁的老将,以及来自中冠总决赛球队南京铁虎河海、青海昆仑的球员。中超青岛海牛队的冯伯元也曾代表南京队出战,成为第二位参与苏超联赛的中超球员。然而,这位中超球员的表现却略显失色——在比赛中犯规送点,又在点球大战中射失,不禁让人对中超水平产生质疑。此外,泰州队的班底是与中超长春亚泰合作培养的U21梯队,南通队则主要由中乙海门珂缔缘俱乐部的人马组成。无锡队在八强战中的首发阵容几乎都有过职业联赛经验,他们凭借来自中乙无锡吴钩的球员,轻松击败了盐城队。
如果由文旅局或教育局牵头,将苏超这类球队升级,允许更多职业球员参与,无论球员是否在中国足协注册过职业赛事,省内联赛都应敞开大门,打破联赛禁令,只招募愿意“委身”的球员。联赛要保证公平、公正,但并不保证高收入,只要在资金投入和球员报酬方面符合经济规律、适应社会现状,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联赛发展空间。
以江苏为例,其人口与德国相当,面积堪比韩国,GDP达到英国的一半。为什么不能拥有自己的职业联赛?欧洲许多国家的联赛体系下沉至五、六级,即便是小型俱乐部也有家族传承的铁杆粉丝,赛场上活跃着大量身兼数职的半职业球员。欧洲可以做到,中国同样可以,而且可以做得更大气。
中国足协是谁?它有资格干预吗?真的需要它来管吗?足协本质上只是一个民间组织,在国家体育总局体系下显得格格不入。他们应该专注于国家队赛事,而中国足球完全可以适当减少洲际比赛和国家队层面的对抗。难道大家没有看到这个趋势吗?中超球队不愿参加亚冠,国脚也拒绝为国出战,那么还需要足协做什么呢?或许,关起门来,各省各自发展自己的联赛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待真正涌现出优秀的球队,各省再举办一次“英雄会”,选出冠军代表国家参加洲际大赛!
"
